当前位置: > 抖音官网

从2017谷歌搜索热词,看套子里的中国人

时间:2020-10-7 18:22:59 来源:名言网 

Google 发布了2017年的年度热搜内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热搜中有不少被 How(如何)抢占了。

How to help the refugees?

怎么去帮助难民?

How to be a strong women?

如何成为一个坚强的女性?

How to be a superhero?

如何做一个超级英雄?

How to be fearless?

如何变得无所畏惧?

这一年,无数人在搜索关于How......?的问题,无数条How (如何)构成了2017的主题。短片不时夹杂着与搜索问题相对应的事件片段:洛杉矶史上最大火灾,拉斯维加斯枪击案,性骚扰事件后诸多坚强的女性勇敢地站出来发声......

这些过去的一年里和我们息息相关的画面,让人看了一时很受触动,不禁感叹网络所带来的那种正能量:每一个个体都能借着这个强大的平台,为世界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无数这样的涓涓细流,最终汇总成能够推动世界的汪洋大海。但是同时,我们所处的社交网络,绝大多数时间却是被多到爆棚的负能量充斥着的。比如下面这样:

在讨论星座话题热烈吵嚷的人堆里说不太信这个会被集体质问哈?!;对某个鲜肉、某部电影表达了点儿主流之外的见解,登时就被问候先祖还被盖上水军、hater这些大帽子

当代社会,没因为三观被围攻谩骂都不算在互联网时代活过。这些给你扣上找存在感大帽的人,是微博、贴吧里的低俗喷子,是朋友圈里的无脑愤青,是女德班的讲师和所谓的国学课的大拿他们无处不在,个顶个儿的都是扣帽子大王、三观圣斗士、逻辑守护者、贴标签小能手、伟光正表演艺术家。

他们,是装在套子里的人。

1、你以为正确的三观,只是一个人的狂欢

高三语文教科书里的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或译为套中人)》,辛辣讽刺一面畏缩在自己的思想套子里,一面用套子衡量世界、攻击周遭的一违规类人。

当时17岁的半大小子和姑娘不求甚解,直到后来才明白世界是平的,这种人不仅沙皇俄国有,中国也有,不仅旧时代有,现在更是满地走。

只不过现在换了个叫法:自圆其说家。说白了就是你常遇到人手里晃着的代表自己行事准则、处世哲学的思想套子,恨不能把所有人套进自己的套子里。在他们的逻辑面前,不存在理解,只存在适用不适用。他们极力想表现理性客观、成熟深刻,但如果有一丝的反对意见存在就会破口大骂、暴跳如雷。他们最大的特点是,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宇宙通则,拒绝接受不同的意见。
比如,火爆网络的网课老师张雪峰红到上了快乐大本营,却在发表关于五险一金的看法时招来巨大争议:我是非常非常讨厌问五险一金的;我最讨厌问的,就是我们公司有没有加班费;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不应该老揪着那些细枝末节的补贴追问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大家各有所思所想,但张雪峰的极端之处在于以非常非常、最讨厌之类的字眼表述观点,深陷自己思维的真相暴露无遗。这是一种深陷于自己毕生搭建起来的思维框架、以至于无法接受这个框架以外的任何观点的状态,其实是种病,得治,但是难治。

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发达的社交网络,每个人几乎都在自己和祖辈留下来的的思维框架里相安无事、自生自灭;如果现在还有人保持这种思维,就很傻很天真。

要么做好时时刻刻被花式打脸的准备,要么用套子强行锁住别人。

2、被花式打脸,其实是一种能力

前段时间朋友圈悄悄流行起一项活动晒晒好友中关注咪蒙的人数。无数人感叹哎呀,70多个,我是不是该清理一波好友了,彰显自己的理智情商、眼界深度胜人一筹。

咪蒙被一些人诟病的原因之一就是以自己的思维和主观,去揣测和丈量所有人,顺我者友之,逆我者破口大骂之。而这些感叹交友不慎的人,何尝不是在用咪蒙的方式攻击咪蒙教徒?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是这样,随着自己的长大,一点一点在搭建自己的思维框架。然后随着这个框架越来越牢固,承认自己错了变得可怕。面对这样否定个人认知的危机时,自然会有人变得狂躁、失去理智。

相比下,更好的方式是干脆彻底抛掉这样的框架。引用禅里面的概念,就是,做一个初行者。乔布斯就拥有这种把大脑放空,不带偏见地去审视这个世界 的能力,像是随时随处能够将自己的大脑恢复出厂设置,作为初行者去学习新知。

细看留存于网络上的视频,20岁和50岁时的乔布斯,说话语气和方式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五十岁的他一点也不会给你一个平时五十岁人的苍老感、稳重感。他的说话方式几十年一直都听上去像是一个轻盈、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即便是出了名的脾气差,他也从不在乎自己是不是错的,他说,如果我被证实是错的,我会毫不犹豫地改掉我之前的观点。

这就是为什么,他可能某个几年前坚决反对的观点,几年后不仅完全改变了立场、还做出了产品。

比如他在发布iPhone之前一直坚称不会进入手机行列;比如在同事突然展示给他多点触控屏幕的原型时,无情地称其为垃圾,却在之后的iPhone发布会时成为了多点触控的坚决拥护者。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这种能力两极分裂的评价里,狡猾善变、首鼠两端的负面评价总是该盖过随机应变、灵活轻盈的一面。

直到现在,普罗大众如你我,也都津津乐道于公众人物的打脸。

而乔布斯不惧打脸,他在一次采访中关于思维框架的谈话是对初行者思维的完美诠释:人是个喜欢寻找规律、构建思维框架的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就会在这个自己构建并完善的框架中越陷越深,直至最终永远困在里面出不来了。但是只有摆脱了这个框架,你才能拥有不断创新、颠覆自我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一些艺术家们每过一段时间就会彻底消失在人群的视线里,彻底远离尘嚣,隐身一段时间。

然后,当他们再次出现时,就会稍稍变得不同。

3、除了恢复出厂设置,你也可以提高兼容性

其实,这类装在套子里的自圆其说家们,作为小编,我们也常遇到。文章顺了TA的意,给小编加鸡腿;文章和TA的观点有冲突,果取关!。

我们传播观点,为读者提供思考一件事情的方法和角度,力求不偏不倚、左右兼顾。在此跪求此类装在套子里的读者,请您快快取关拉黑我们。

身边有这样的三观独裁者,就如同身临思想的黑洞。

在YouTube上有段疯传的视频,绝妙地讽刺了政治正确、反智主义等充斥我们生活中的三观陷阱,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可怕又荒诞的三观荒漠未来世界。事实上,只要不是古今完人,谁都有覆盖不到的知识面、理解不到的价值观。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提高兼容性,以多元的角度看待问题,摒弃自己的潜在思维偏见。
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美国投资家查理芒格所坚持,就是这样的理念。

这个极其低调、多次被巴菲特重申其被严重低估的老头,和巴菲特组成的投资双枪把伯克夏公司经营到现在的1300亿市值,并运营着超过65家企业。

芒格从不直接就去假设什么,涉猎多达10几个学科的他总能看到任何事物的多元的角度。此外,芒格自己会用一份问题清单,来帮助自己摒弃思维偏见。

他提出一个很有趣的假设,像检察官一样对我的结论提出反驳:如何检验和证明我的结论是错误的?我可能犯错的理由是什么?有没有什么事实和依据与我的结论/观点不符?我做的分析基于哪些主要假设?是基于真实情况吗?假设的结果符合逻辑吗?有人证明过我的假设是正确的吗?我的想法是否存在偏见?在做出一个极具智慧的决定时,我的自我是否过于膨胀?

可以看到,这个清单并不是给你套上的又一个思维框架,而是一个非常务实的、没有任何主观臆测的自我审视工具。

你可以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错的,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或令人焦虑的事。最重要的是一颗永远学习的心,和一个不带偏见的思维。时刻进步,保持轻盈。